我從來不是最有天分的
也從來不是最勤奮的那個
但我發現極限比我想的還遙遠,只要能繼續練,我就能繼續進步⋯
看看自己過去有多有弱也真是件莫名療癒的事,除此之外參加過幾場花蓮鯉魚潭56.5的距離,最快成績大約2:5x左右。

游泳最難的是什麼?對我來說游泳最難的是…下水!
一週至少兩次的訓練,包含非常多的衝刺,有400m一組的,300m一組的,200m一組的,100m一組的,50m一組的,總是游到我快把心臟吐到池子裡,一方面短距離的衝刺對於比賽時剛下水的前兩三百公尺會有幫助,另一方面也對心肺的訓練產生相當有效果的刺激,有練當然有差,進步是看得到的,特別是教練在每週的評論常常精神喊話:「看來你游泳還有救,千萬別放棄治療啊」之類的話。
這段日子也時常在泳池遇到一些朋友,總是比我早下水又比我晚上岸的阿尼,真是練很大,游完之後我們常在便利商店補充營養,聊著彼此的賽事與崩潰,此時是個又累又有點放鬆有點滿足的時刻,累的是身體,滿足的是心裡,每次的下水前總是千百個不想面對,游完之後總算可以對自己說一句:「看吧!你不還是活下來了嗎~」
對於游泳,我可以確定的是這段期間的訓練我沒有特別調整動作,但至少下水後有專注在動作的自覺上,而訓練提升的也許是我的心肺以及我所使用的相關肌群強度(並不代表使用是正確的),我覺得要說得到的速度的進步是最後的結果,那麼它的進步應該只有13%是技術上的提升,其他87%是體能上的提升。

單車訓練是最讓我崩潰的訓練,沒有之一!
使用功率進行單車訓練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!家裡又有個叫訓練台的東西,不管颳風下雨你都可以躲在自己的war room裡虐爆自己。
結果這三個月一共41次的單車訓練,除了接近賽前的一次外騎之外,我待在家裡完成了其餘40次的單車訓練,至於為什麼我這麼愛在室內踩呢?其實不是我愛,而是不得不啊…當看到課表組合都是幾分到幾分要幾瓦,踩完有時又立刻接轉換跑,想也知道在室外踩得出來才有鬼,就只剩室內訓練才可能避掉室外的種種變因,順利達成每個分段的目標值。
課表不外乎有幾種東西的組合,aerobic、tempo、LT、高迴轉、低迴轉重踩,三不五時也會來個邪惡的短短測驗,然後測完上調FTP。對!FTP上調了兩次,原因主要是初始值有點偏低吧!

這40次的訓練大概都是怎麼渡過的?首先我會先做一張小抄寫好今天要踩的內容放在前方桌子,為了增加樂趣可能會在電腦播個影片或者連接Zwift,然後才開始踩。高強度的課表只能低頭猛踩,面前通常只會放一些劇情略過也沒差的影片,因為時常別說抬頭看了,連多喘一口氣、吞口水的餘裕都沒有,較長的有氧課表則是需要耐得住無趣,時間會感覺很長很慢,踩到厭世從不是新鮮事。
一些小確幸有時是garmin快樂錶推估的最大攝氧量又提高了!有時是zwift裡又升級了!或是不小心成為某個區段的KOM,這些有時是激勵我繼續下去的動力,有時是因為我心裡想著Lionel Sanders與Lucy Charles其實也跟我一樣踩著訓練台,在zwift的世界裡練功。
如果踩完課表還活著,通常無論多麼疲累內心都是滿足的,無論地上被汗水、口水淹成什麼樣也甘之如飴拖著喪屍般的身體慢慢擦掉。

在訓練時也是,儘管我希望可以漂亮地完成每一次的訓練,想看到TrainingPeaks上滿滿的綠色(達成訓練的意思),但每當訓練的當下隱隱約約有一點身體或腳的不適,我就會放掉。
我喜歡放棄,特別是放掉任何與目標相左的事物,內心甚至帶點驕傲,因為我看重的目標在遠方不是在眼前。
起跑沒有卡到很好的位置,還好不到一公里就比較散了!至少有縫可鑽,我一開始把配速放在4:25,第一公里為了超車其實就略快於目標配速了,不過影響不大,接下來隨著地形的起伏我就從4:25上修或下修配速5~10秒左右,算是整路都”穩穩的”,過折返後回程逐漸加速,也順勢在幾個下坡拉快了平均配速,最後3k左右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己:「比賽接近末段了…該開囉」,理智也告訴我他說得沒錯,所以我也逐漸加速,也覺得越來越痛苦,這幾k到終點我覺得我”好像”盡力了!”好像”不能再快了!當然PB也破了~……但是,賽後細細回想,似乎要說盡全力又很牽強,我至今無法體會那種過終點就倒下是用哪種精神狀態跑出來的,我好像在估算確定自己會過B標後,就只是push身體到個有點痛苦的狀態穿過終點做為結束。
我絕對是個不愛用意志力的運動員,但目標還是算達成了,更重要的其實是無痛無傷。

要自評不如引用一下教練的賽後評論吧:
本週國道半馬可以提一下(第一次看到有人上傳成績單,了不起負責),21.1k 1h31m50s,是落在我要的90-93分間,不錯! 大方向來講,整體均速4:20/km with 167bpm, max 178bpm, 188spm(步頻), Pa:HR -1.0%,整體都很穩定,不管速度還是心率,沒有爆掉或一開始爆衝的感覺。前3km 4:23/km pace with 163bpm, 再來10km 4:22/km with 167bpm, 再來5km 4:18/km with 167bpm, 最後3km 4:16/km with 170bpm,速度都能一直加上去,perfect race。
關於意志力我想說的是⋯我很欽佩意志力強大的人,但我從不期許自己要這樣,大部分的時候我只想要有限度地使用它,如果要我用盡100%的意志力達成某個目標,那我寧可練到更強大後再搭配80%的意志力去達成,因為我好像用了80%就已感覺用盡全力了XD,但川內憂輝依然是我偶像啊!別說看到“意志力”三個字你的腦海沒有反射性浮出他那張臉。

至於為什麼TSS較少好像感覺一樣很累,也許一種解釋就是較多的高強度訓練在生理、心理上造成的影響,(假的!都自己嚇自己?)

所以說…得證,我們可以選擇聰明地訓練,BUT!!! 訓練還是沒有捷徑啊,真的都是累積~(煙)
在這時候其實成績幾乎已經確定了,除非比賽出狀況,否則再練什麼也對成績沒多少影響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