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想寫的只是在2018第一場比賽前的一年小回顧

沒想到這樣就斷了!

2017在比完CT226後不久,我就在河濱摔斷了左鎖骨,放棄了剛取得的斯洛伐克世錦賽,也放棄了當時很想參與的Taiwan KOM。
老實講並不算嚴重的骨折,幸運的是醫生建議我不要開刀,讓骨頭自然癒合,代價就是必於無時無刻在身上綁著八字肩帶以及手臂吊帶。
(P.S. 感謝Masao第一時間到醫院探視)

要不動真難

斷骨一個半月後我,就忍不住上訓練台了,雖然手上還吊著吊帶,雖然心率比功率還高,雖然右手必須扶著書架,至少我找到安全的方式回到訓練。此外,也有在維持上半身穩定下做一些不負重的squat跟lunge。

又過了一個半月,我挑了一場單車活動「群山環繞」做為復出,摔車多了總有後遺症,彷彿是用上坡比下坡快的速度完成,鎖骨它安然無恙,有如釋重負的感覺,我在內心吶喊「我回來了!」幾乎喊了一整天~
我想說的是…Tim Don 跑完2018波馬的感覺,我懂!!!

玻璃腳 – 又陷低潮

那陣子我瘋狂地騎,覺得自己狀況很好,沒有爬不上去的坡,也開始跑步,也試了幾次游泳,上半身因為先前骨折雖然動作還不順暢,但也持續在好轉,腦袋也開始想著接下來我要怎樣再突破自己⋯武嶺再推進多少、馬拉松再推進幾分鐘、半馬要進95還是90、或是再準備場超鐵拉近跟Kona之間的距離,這些東西邊想著也一邊亂練著,想了一堆目標還沒找教練好好聊聊,腳卻先出了狀況。

大概是骨折全休太久後一恢復運動就騎太多了吧⋯⋯沒有教練當然也沒有人幫我控管tss。
膝蓋內側向我抗議,疼痛逐漸明顯,特別是跑步,每每跑不到2k症狀就開始發作,嘗試各種按摩、放鬆、物理治療都沒有明顯的改善,即便休個幾天也沒什麼好轉。

這樣無法跑步的日子我拖了好一陣子,不知不覺進入秋天了,天氣越是轉涼我越是渴望跑步,我知道再這麼下去,我可能這個冬天都會錯過跑步,這是非常大的損失。

算了⋯就大休吧!不然勒~

我接下來完全不騎車也不跑步了。
非賽季要是在游泳池遇見我,通常可以先合理的懷疑是認錯人,但這陣子我真的只剩游泳勉強刺激一下體能了!
連休了一個多月,身體感覺似乎有好轉,我非常小心翼翼地從超短距離、超短時間跑步練起,慢慢增加距離以及增加頻率,從2k…3k…5k……,從跑一次休息三天逐漸調整為休一天或連續,從這種羽量級的運動量花了一個多月逐漸回到輕量級的運動量,到了十二月終於有幾次跑了15k之後也安然無恙,我想我就快可以開始來點”真正”的訓練了!

推自己的坑是逼自己一次

身為一個沒有單項優勢的人,總覺得如果不能踏上三項的賽場,自己便什麼都不是,所以想了想比賽規劃,還是決定從熟悉的台東出發,目標放在2018 challenge Taiwan,也是每年能跟許多朋友一起同樂的場次。But在我想要報名的時候是12月初,113已經額滿,不得不在51.5與226之間做出選擇,骨折復原才幾個月,基礎體能幾乎砍光,剩四個多月準備226好像有點趕,但一想到高強度的51.5我又怯縮了!歷經多次天人交戰以及無數的內心小劇場後(過程內心戲就不贅述),滑鼠還是按下51.5的選項……推自己一把看看!
噢對了~其實早在這個決定之前,還報了CT前兩週舉行的環花東挑戰賽;因為很久沒路跑,還報了國道半馬。

重回正規訓練

12月23日參加了一場DWD的TTT社內賽,爆完心跳僥倖拿下第二,隨後幾次跑步練習也自覺漸入佳境,所以⋯
賽事選定了!大致無傷了!該找教練了!
跟教練說了我打算把2018 CT 51.5設為A級賽事,前兩週有個環花東能騎完就好,另外想推進一下半馬時間,但也不是很強求,訂為一場B級賽事就好。目標時間呢⋯⋯我說51.5的話A標2:30、B標2:40,至於半馬的A標90就好、B標95。教練似乎對我想比標鐵覺得是有趣的,而半馬的目標訂得倒是有點鳥,也坦言認為我很難2:30因為游泳爛⋯「這很難喔!因為你游泳爛啊」(迴盪~)我們的討論都是如此直白的!

每次要開始新的訓練課表前,我總是很慎重地等自己覺得”準備”好了(mental & physical)才會跟教練開始討論下個目標,這次的醞釀、等待、折騰將近一年,雖然知道接下來的幾個月會有數不清次的痛苦、身心俱疲,但面對這次的新週期有種「終於又回到這個我等待好久的起點」那種感覺

不管痛苦與否,其實能練……就是幸福~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