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第4次參加所謂的六大馬拉松,並且是芝加哥的第二次,第一次是2013年,那年Kimetto寫下這場的場地紀錄2:03:45,而我則是當觀光客跑了5個多小時。

這次該認真跑了吧!

再度中籤之後,想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參加,這一兩年都是以三項訓練為主(沒在練泳也敢講),我知道自己明明就很喜歡跑步,卻從來沒把馬拉松跑好過,心裡這個聲音總算出現了:是該認真準備一場馬拉松了吧~

4月的宮古島之後,訂下一個小小的目標,希望這次可以跑進3:30,這一直是我不敢想的數字,原本的pb還停留在2015柏林馬的3:54。

因為我這次是”認真的”,加上這個目標對我而言有點夢幻,所以決定這次一定要找教練了,五月就去找了J帥討論,我很沒自信地說出我要的目標,所幸教練沒有打槍我,認為它是合理的。

於是便開始了20週的訓練計畫,包含兩個基礎期與兩個進展期。這20週的汗水與淚水比較多內容可以分享,之後再補上每階段的訓練心得。

賽前好幾天就飛到了芝加哥,想好好適應天候與調整作息,這個部分我做得不錯,帶了好幾套適應不同溫度的跑步裝備,作息也在抵達美國第二天就調整到5點可以自然醒。另外肌肉也認真顧,帶了按摩的器材,三不五時就拿出來嚕一嚕,洗澡的時候也調整比較熱的水溫在下半身沖很久。唯獨心裡好像還不能接受已經要比賽的事實。

配速與氣溫

教練給我的比賽配速,在前5k逐漸加速到4:45/km,之後以控制心跳在155-165為優先,配速大約落在4:50~4:35視心律調整,心率絕不要超過170,直到35k之後就可以拉更高,最後2k全開不管心率。

這配速一看就知道不是瞄準3:30的,我也知道教練對我期望不只這樣。賽前還有幾次練習,我在林肯公園、千禧公園分別跑了一次I-pace與T-pace,但我依然感覺加速到4:35後對我而言不容易維持,對於所設定的配速相當懷疑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執行,唯獨可以確定的是比賽是的溫度比較低,或許會有幫助。

Expo

如同其他大型馬拉松,芝加哥馬的賽前也有超盛大的博覽會,除了領取晶片、衣保袋、紀念衫,還有好多跑者愛逛的商品,比賽的主要贊助商是NIKE,紀念款的商品當然不會少,結帳區即便開了一整排的櫃檯,排隊人潮還是拉成一條超級長的人龍,其他各大運動品牌也不遑多讓,也紛紛推出芝加哥紀念款商品:跑鞋、衣服、腿套…腦波不強的人絕對買到手軟提到手斷。

早餐 ∙ 裝備 ∙ 超補

賽前兩天當然已經沒有任何訓練,剩下最重要的事情大概只有吃,因為住處的供應的早餐比較晚,比賽當天早餐勢必要自己準備,為了避免吃出問題,比賽前一天早晨我就先模擬一次當天要吃的早餐:吐司、果醬、香蕉、沖泡黑咖啡。

賽前一天沒安排什麼行程,跟外星人Steve在市區晃晃,去高樓鳥瞰比賽路線(最好是看得出什麼來),我原本對衣著掙扎很久,Steve用慫恿的口氣告訴我要破pb要就穿最少就是了,異於常人怕冷的我最後決定就單穿背心豁出去了!晚上跟幾位台灣跑者一起去義大利餐館吃番茄義大利麵超補,同桌除了我以外,最慢都是sub3,其中一位更是要挑戰2:20,聽著他們談論跑步的方式,心想什麼時候我也會變成這樣談論比賽。這天晚上小熊隊打爆巨人隊,明天的我也會有這樣的好表現嗎?

比賽

3:58鬧鐘還沒叫我就醒了!下樓先吃早餐,離開旅館前泡了杯咖啡,算好打算賽前1.5小時左右在步行到會場的路上邊走邊喝。

經過安檢、排廁所、寄物⋯到達起跑等待區已經過了預定時間,我們只能排在wave1的最後面,所幸我本來就是wave1中的最後一梯次,外星人Steve打算休閒跑,陪同我一起從wave1末端起跑。氣溫11度,晴朗無雲,我穿著Masao贊助的保暖衣物,鳴槍後跑者們慢慢向起跑線移動,大家情緒都很激昂,但我很緊張,距離起跑線還有一段路要走,邊移動邊回想著幾個月來的種種訓練,難以置信的是再走幾步就要真的起跑了…

跨過起跑線,按下手錶,開始了!

v

教練叮嚀

前5km:起跑時 5:00-4:45/km pace來配速,不需要急著推到4:45,只要5km結束前到就好,此時最高心跳只要不高於170就可以

我盯著錶,加速至4:55/km,想說至少要用這個配速開始。
賽前在Expo拿了一張NIKE發的目標時間3:20布條,可以別在背後,跟一張配速表可轉印到手臂上,因為上面標的是mile不習慣,所以沒用到,不過我內心是把時間設定在3:20的,想說沒達成再守住3:30。

比賽路線是從最市中心開始,跑在摩天大樓之間,最前面幾公里會跑過幾個地下道,此時的GPS完全不準,我靠著體感把速度控制在5:00-4:45,不過我的體感比GPS更不準就是了!
所幸心率顯示還算輕鬆,我很訝異天氣跟我的穿著竟如此完美搭配,我從沒把低溫當作好朋友過,這天我重新體會了它的好,我的配速比預想的快,心率卻很穩定地維持在區間內。

v

教練叮嚀

5-15km:這段穩在4:45-4:35/km pace區間,同時注意心跳,需在155-165bpm,高於165就略放慢(千萬別看到170),低於155就加速。

我所出發的梯次是E,也就是前面有職業/菁英,然後ABCD組,如果想破pb最好還是想辦法讓自己被分配到前面一點的梯次,我這次就太後面了,附近的人完賽預估時間大約是4小時,所以出發後一路上都是配速我慢的人,還好過人的動作還算熟練,跑者雖然密集卻還不至於被阻擋到。
漸漸地我找到感覺舒適的節奏,心跳大約160,配速大約落在4:40-4:30/km,沒想到這樣的心率居然可以有這樣的速度!我從來沒這樣的感受過,為我今天的目標增添了幾分信心,當然我也不敢高興太早,因此我想保守一點,雖然教練指示心律可以到165,我還是把它控制在最多161、162,心率優先配速其次。

v

教練叮嚀

15-25km:這段只要心跳還在160以下,就能加速至4:40-4:30/km pace,若已過160,繼續維持在4:45-4:35/km pace,心跳不要過170。

大會的補給約每2~3公里就有一個水站,水站就只有水跟運動飲料,大約20k處有贊助商提供能量補給軟糖,我依照教練指示約每6k吃一包gel,也許是不夠熟練的關係,有幾次吃gel進水站補水拖延的一些時間,稍微拖慢了那公里的的平均配速。

不過大致上節奏不變,感覺還跑的很順暢,心率159~162,配速4:45-4:35/km,居然還小破半馬pb(可見原本多慢…而且多久沒刷紀錄了XD),唯獨比較煩的還是賽道跑者密集,而且速度跟我不一致,需要不斷找路線超車,不過身邊從許多背後別著4:00、3:45布條的跑者,逐漸出現一些3:30、3:20的。

v

教練叮嚀

25-35km:這段將會開始有撞牆感,不要慌,注意心跳不超過170就沒關係,穩住當下的感覺,不要讓自己掉速掉到4:50之後。反之狀況好就繼續維持4:45-4:35/km pace,做好補給

正如教練預料,這段會有撞牆期。正當我覺得自己過了25k還輕鬆愜意,甚至覺得自己或許可以挑戰3:15時,26k感覺就開始改變了!我開始覺得速度不容易維持,步伐變比較沈重。

我還不想把心率拉更高,因為是打算要35k後再這麼做,免強維持著不要掉出4:50。28k拿了兩包大會提供的powergel,這是唯一有能量包補給的地方,之後只有香蕉跟水了!

痛苦的感覺逐漸增加,腳越來越沒力了!好重!好難提起來,終於在34k我慢下來走了好幾步…

v

教練叮嚀

35-42km:若前段都沒爆掉,此段最差應該都還有4:50的配速。這裡也一定會痛苦,撐下去,找到可以跟的人,死命跟住回終點,此段心率維持在165-175bpm,最後2km就不需心跳了,盡你可能的跑。

痛苦又漫長的最後7k

從35k之後,我的腿就不是我的了,真的把我貧弱的肌耐力展露無遺,每一步腿都好痠痛,我不記得自己停下來幾次,也不記得經過了些什麼,好像印象中只有中國城吧!

從天下為公的牌樓下跑過,聽到一些中文的加油聲,但伴隨著Garmin每公里的提醒,螢幕上只看到越來越慢的配速,心情也變得沮喪,別說4:50,連5:00都守不住,還有掉到5:30,原本一直盤算著想在後段拉高心率的,但腿都拉不高,更別想把心率拉高了!

馬拉松好痛苦,我真的曾比過226嗎?

最後1k的牌子終於出現,我看不到我的跑姿,但我知道一定超醜,又走了好幾步,身邊有人經過拍拍我的背說:You can do it~ 再怎麼樣痛苦我最後一公里也要用跑的,最後400m的地方,居然來了一個上坡,面目猙獰地維持用跑的,瞄了一下附近的人,大表情都差不多,雖然痛苦卻突然有點想笑,過了上坡遠遠看到終點拱門,跟著大家加速衝過,停錶3:24!

過了終點的心情有些複雜,一方面是免強達標了!甚至也將PB推進了30分鐘,但另一方面,在後段所擬定的策略我完全無法有效執行,對這點感到十分失落,好像擺著一大段心率區間卻沒去用,好浪費~

賽後的芝加哥馬拉松當然規劃是很不錯的,領了完賽獎牌,還會披上防寒防風的鋁箔披風,帶回家當野餐墊挺帥的,又拿了許多吃吃喝喝的贈品,當然賽後啤酒更是一定要喝上兩杯的,另外還有按摩舒壓喔~

今年的完賽獎牌上面是Picasso的藝術品,許多人賽後都會帶著獎牌去合照,另外獎牌還可以帶去密西根大道上的NIKE在獎牌背面刻字,名字+成績+一句話,蠻有紀念性的。

這是場不錯的比賽,賽道與溫度而言都相當適合拼成績,比起最速賽道柏林,我個人感覺沒太大差別,只是終點前跑過布蘭登堡門似乎爽度高一些。不過我不會再抽籤參加了!要是有天想再來,我應該會打算跑到sub3:15之後再用資格來參賽!

無論是比什麼,賽後總會些小聲音,想著我好像還可以再快一點、可以再堅持久一點,但當下總是覺得已經用盡一切了!這次賽後看著數據只覺得整場比賽平均心率還能更高,尤其是想在後段開更高強度卻無發使喚雙腿,結果心率連第三區都不到,感覺好可惜~

這次是我第一次花這麼長的時間專心準備一場馬拉松,過程中確實有非常多痛苦的訓練以及大大小小的犧牲,但是隨著時間前進,可以非常明顯地感受到體能增長:配速又可以拉高了、同樣的速度可以跑更久了、心跳可以壓更低了、可以吃完更多組數了、VO2Max又提高了…很感謝也很高興我能遇到一位好教練:J帥 王志袁,對這次過程最大的感想就是要相信教練,相信自己,也要相信跑過的每次訓練。同時也感謝每週三JJ團練的夥伴,每週陪者我跑、每週拉爆我,Jay總是給我許多寶貴建議,也讓我進步很多,身邊有你們讓我知道我還能一直進步下去。

賽後數據

LEAVE A COMMENT